热门搜索:鲎试剂,内毒素检测仪,内毒素检测试剂盒,基因重组鲎试剂,浊度法鲎试剂,显色法鲎试剂,凝胶法鲎试剂,葡聚糖缓冲液,无热原水,鲎试剂耗材
技术文章 / article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 内毒素的致病机理简介

内毒素的致病机理简介

发布时间: 2022-11-04  点击次数: 701次

内毒素的致病机理下图简图表示。

 

 

1致热性

极微量(1 ~5ng/kg)的内毒素注射入人体足以引起健康成人2小时内产生发热反应且维持4小时左右而对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晚期肿瘤病人引起发热反应的最-低内毒素剂量可低至0.2~0.5ng

 

内毒素可使人体和动物致热,人体对内毒素致热原敏感。0.0001~0.005μg/kg 伤寒沙门氏菌内毒素即可引起人体发热而家兔发热量比人高10倍左右。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内毒素的正常阈值保持在0.001~0. 05ng/ml之间,旦人体免疫力下降或遭受某种致病菌侵袭时细菌便在机体内繁殖崩解释放出大量的内毒素当体内内毒素的浓度高于这个阈值时即可启动内外源致热原引起机体发热。

 

内毒素引起发热反应的作用机理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诱生内原性热原(endogeneons pyrogensEPS)所起的间接作用。内毒素作用于肝枯氏细胞、中性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使之释放内源性热原质再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所致。

 

 

目前已知EPS主要有三类,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a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 1interlenkin 11L-1β2-干扰素(interonB2IFN-Bz)当内毒素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后这些细胞可合成和释放IL-1IL-1是分子量12000~18000d的糖蛋白为一族多肽类分为IL-1αIL-1β两个亚型70℃时,30分钟即失去其致热性。给动物静脉注射重组的IL-10. 1 μg/kg 就可引起发热。发热呈现双峰型第一个热峰在注射后1.5~2小时出现第二个热峰在注射后2~4小时出现,已经证实IL-1在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过程中,刺激PGE2的形成。TNF系由单核/巨噬细胞受内毒素ET刺激后释放出的一种分子量为17000d的蛋白质。小剂量(1μg/kg)TNF引起的发热为单峰热给家兔静脉注射后的1小时达到高峰。大剂量TNF> 10μg/kg可引起双峰热第二个峰值在注射后3~4小时出现。TNF能刺激下丘脑合成PGE及诱导IL-1的产生。

 

实验表明应用内毒素ET后双峰的第一个热峰是TNF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产生的第二个热蜂则是由于IL-1作用而产生的。IFN-β2分子量约为15000d左右由淋巴母细胞或致敏的淋巴细胞所产生。由IFN-β2引起的发热呈单相型,过程较慢,峰值在注射后2~3小时达到。IFN-β2可刺激下丘脑释放PCE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发热。

 

内毒素及诱生内原性热原均属于大分子物质,难以通过血脑屏障,故认为诱生内原性热原引起发热是通过室周器官cirumventricular organsCVOS而到达下丘脑的。此处的毛细血管是由孔状连接的内皮细胞构成而在脑的其他部位毛细血管是由紧密连接的内皮细胞构成。这样大分子物质就可由CVOS处进人脑组织。CVOS通道的终点位于第三脑室的嘴侧壁其一面紧靠视前区目前认为此处是发热介质由体循环到达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重要通道。诱生内原性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温敏神经元使体温的“调定点"上升而导致发热。

 

另有研究报道内毒素可直接作用丘脑下部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机体发热。


  • 联系电话电话400-687-1881
  • 传真传真010-87875015
  • 邮箱邮箱f.he@bio-life.com
  • 地址公司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华佗路50号院18幢楼2层
  • 公众号二维码
© 2024 版权所有:科德角国际生物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www.acciusacnn.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1012680号-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