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鲎试剂,内毒素检测仪,内毒素检测试剂盒,基因重组鲎试剂,浊度法鲎试剂,显色法鲎试剂,凝胶法鲎试剂,葡聚糖缓冲液,无热原水,鲎试剂耗材
内毒素与其他物质包括蛋白质能发生许多相互作用。抗内毒素抗体和蛋白质性质的内毒素受体(如CD14、CD16、CD18等)与内毒素之间相互作用并以分子识别的方式实现。另外,还有些蛋白质如溶酶体、乳铁蛋白和转铁蛋白也是与内毒素关系密切的蛋白质(PI>7)。电荷的作用是主要的驱动力。内毒素在与中性蛋白质(如血红蛋白)甚至酸性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必须有其他的机制存在,这种作用即使在低离子强度时也能发生。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争议,David等认为这可能与血浆白蛋白的脂肪酸结合有关。一般来说,蛋白质的疏水作用是容易理解的,但仍缺乏强有力证据证明这是相互作用的主要机制。与Ca2+有关的蛋白质羧基结合位点和内毒素偏磷酸基结合位点的竞争在蛋白质和内毒素之间形成稳定的钙桥可能性更大。
不管这些机制是否重要,事实总是由于这种相互作用使得内毒素分子得以被掩饰而不能被清除。1987年,Karplus等采用多黏菌素B交联葡聚糖作为吸附剂,按标准步骤对小牛过氧化氢酶进行去污染,但并未能达到内毒素的低限。Petsch等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从碱性蛋白质中去除少量内毒素比从酸性蛋白质中去除更难。
由于蛋白质与内毒素的相互作用,从蛋白质溶液中去除内毒素需要一种能与内毒素作用更强的技术如吸附层析法。如能找到一种特殊分离蛋白质和内毒素复合体的方法也能有助于去除内毒素分子,且不失为上述这种方法的替代方法。Karplus 等于1987年采用表面活性物质β-辛基吡喃葡萄糖来分离人的IgG-内毒素复合体,并且辅以多黏菌素B交联葡聚糖来吸附内毒素,但是这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即如何去除残余的表面活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