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起始步骤,内毒素及其诱导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已得到许多资料证实。据报道,内毒素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呈现剂量依赖性,更多的资料表明,内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有赖于中性粒细胞的存在。内毒素可激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使之粘附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增强。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后可通过氧自由基的产生或溶酶体酶的释放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但是Sacedley等认为,上述损伤效应主要与中性粒细胞释放的弹力纤维酶有关,并不被各种氧自由基清除剂所抑制,因为他们发现,慢性肉芽肿病人(不产生H2O2)的中性粒细胞被脂多糖激活后也可以产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效应。相反,特异丝氨酸弹力纤维酶抑制剂可分别抑制中性粒细胞及其弹力纤维酶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最近﹐杨自力等在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VVEC),并且用脂多糖致损伤中发现,一氧化氮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具有一定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一氧化氮是一种具有双重作用的信使分子和毒性分子。生理条件下,血管内皮持续释放小剂量氧化氮作为信使分子,作用于紧邻的血管平滑肌,使后者处于一定的舒张状态;此外,小剂量的氧化氮还能抑制红细胞粘附和血小板聚集。
但当血管内皮细胞受到内毒素、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因子的作用时,诱导NOmRNA表达,一氧化氮合成大量增加。实验表明,随着一氧化氮的增加,氧自由基的生成也增加,反映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指标LDH亦急剧增加,唐海兰等也作了类似的报道。推测一氧化氮与氧自由基有某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果导致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此外,内毒素可活化补体系统。后者,尤其是C5a可加强活化的中性粒细胞产生氧自由基的能力,并诱导单核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提示补体系统在内毒素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