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IL-1β合成以后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经过加工切割后转运到细胞外。IL-1β中前半部(氨基酸1-116)也能在丝氨酸残基上发生豆蔻酰基化,但不同于IL-1a,proIL-13无膜结合型,仅有微弱的生物学活性。一些proIL-1β或存在溶酶体中,或与微管结合,这两种定位均在IL-1β的分泌中起重要作用。
proIL-1β需要经过酶切后以成熟的形式分泌到细胞外,当人 PBMC用LPS(lipopolysaccharide,脂多糖)刺激24h后,培养上清液中成熟的IL-1β浓度不同,说明细胞的proIL-1β的分泌和酶切可以受到不同因素的调节。分泌的过程可受到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抑制剂和INF-γ的调节。proIL-1β酶切点是在天冬氨酸和丙氨酸(氨基酸位点116~117)之间,该过程由一个特异性的细胞内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来完成,取名为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nterleukin-19-converting enzyme,ICE)。proIL-1β中另外一个酶切位点在27位的天冬氨酸残基上,酶切后可以形成相对分子质量为22000的 IL-1β。
ICE的cDNA已经阐明,相对分子质量为45000的ICE前体形式经过两次内部剪切,才可以成为具有酶学活性的ICE,此时ICE是由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和20000的两条链结合并形成异源性二聚体,其中只有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0的链具有酶学活性。与ICE结构相似的同源物在细胞凋亡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些同源物和ICE一起被称为ICE蛋白家族。
目前将ICE称为caspase 1,根据其作用已经归类到凋亡蛋白酶(caspase)家族中。ICE家族均系由大亚基和小亚基组成的复合体,具有相似的催化位点。ICE本身能够影响ICE前体加工,由于ICE前体自身或ICE同源分子之间能够形成寡聚体,因此干扰了ICE的自身酶切。
两分子的异源性ICE二聚体进一步聚合形成四聚体,prolL-1β的116位天冬氨酸是proIL-1β剪切的识别位点。ICE不剪切IL-1α前体。其他酶如弹性蛋白酶(elastase)和粒酶A(granzyme A)都能在proIL-1β的112和120氨基酸位置进行酶切,并产生具有活性的IL-1β。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可检测到proIL-1β的前片段(propiece),前片段可通过IL-1R介导的途径对成纤维细胞发挥趋化的生物学活性。在ICE的竞争性抑制剂存在的情况下,成熟的IL-1β的生成和分泌会减少。proIL-1β主要积聚在细胞内和细胞外,说明proIL-1β从细胞内释放不依赖于ICE的加工,胞吐可能是proIL-1β释放的一种机制,另外膜通道也是proIL-1β被释放出细胞外的途径,当ICE活性被用可逆竞争性底物抑制剂阻滞后,培养上清液中有大量prolL-1β,因此通道是proIL-1β和成熟IL-1β释放的被动分泌途径。
ICE缺陷的小鼠巨噬细胞在体外受到刺激后不能释放出成熟的IL-1β。尽管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和粒酶A能够酶切proIL-1β,但ICE缺陷的小鼠proIL-1β却积聚在细胞内。同时,ICE缺陷小鼠巨噬细胞的IL-1α生成下降,这与IL-1基因表达和合成能够自我进行诱导的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