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在细胞内的解毒和清除涉及内化过程,机体的信号转导也可能涉及内化活动,目前对内化和激活及其关系的看法尚存在争议,但多数学者倾向于内化与激活是分离的。
LPS的生物学活性大部分是由脂质A产生。脂质A以糖胺双糖(glucosamine disaccharide)为骨架,共价连接着磷酸基团、脂肪酸、多糖链。典型的LPS分子为4个3-羟基十四烷酸(3-hydroxytetradecanoate,3-OH-14:O)直接连接在糖胺双糖上,如沙门菌(Salmonella)和大肠杆菌(E.coli)。3-OH-14:O上的—OH残基与非羟化的脂肪酸发生酯化反应,其中脂肪酸主要为十二烷酸和十四烷酸。因此,脂肪酸与糖胺共价连接就产生酰基酸基结构(acyloxyacyl structure)。
连接到糖胺上的3-OH-14:O是LPS具有生物学活性所必需的,无3-OH-14:O结构的脂质A,其生物学活性会大大降低。脂质A活性与其空间构象关系密切,具有锥体(conical/concave shape)立体结构的LPS分子,即在其X线衍射图中疏水区的横切面大于亲水区的横切面,其毒性强;而具有圆柱形(cylindrical shape)或板层状(lamellar shape)立体构象的LPS 分子,即在X线衍射图中疏水区的横切面小于或等于亲水区,则可表现出部分拮抗剂的效应。原因可能为脂质A在插入单核细胞的胞膜时,其圆柱立体型结构阻止与信号蛋白质进行相互作用,但这种观点未达成共识。
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抛弃脂质A插入单核细胞膜上的观点,因为LPS只需直接与TLR4发生密切物理接触,诱使TLR4的胞质结构域发生构象改变,为其下游分子提供锚定位点,引出酶学级联反应,活化多个转录因子,如AP-1、NF-κB、Jun以及STAT等,促使多种炎症因子如TNF-α、IL-1、IL-6、NO、环氧化酶等表达,而与LPS内化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同时,TLR4也能够自身激活,这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在树突状细胞中也有酰基羧基水解酶(acyloxyacyl hydrolase,AOAH),同样可以发挥解毒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