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品(尤其是注射剂、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及医用耗材的生产与质控中,细菌内毒素检测是一项关乎患者生命安全的强制性检验项目。细菌内毒素注入人体后可能引起发热、休克等严重的热原反应。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采用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精准测定样品中内毒素的含量,确保每一批产品都符合《中国药典》、USP等法规规定的限值,是药品放行前的安全闸门。

核心特点一:方法灵敏特异,结果精准可靠
目前的主流方法是动态显色法。其原理是利用鲎试剂中的酶系与内毒素发生级联反应,最终水解显色底物,通过监测吸光度变化的速度来定量内毒素浓度。该方法具有:
1、高灵敏度:检测限可达0.005EU/mL以下,能检测出极微量的污染。
2、高特异性:专一针对内毒素,不易受其他物质干扰。
3、定量精准:通过标准曲线进行定量,结果客观、可比性强,优于传统的凝胶法半定量检测。
核心特点二:流程标准化,保障检测质量
整个检测流程高度标准化,包括:
1、样品抑制/增强验证:确认待测样品本身不干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标准曲线制备:使用已知浓度的内毒素标准品建立定量基准。
3、样品检测与计算:仪器自动监测反应过程,软件根据标准曲线自动计算样品的内毒素浓度。
这种标准化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误差,确保了不同实验室、不同批次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核心特点三:应用广泛,是安全的守护神
1、注射剂放行检验:确保注射液、疫苗等内毒素含量低于限值。
2、生物制品及血液制品监控:监控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入的内毒素污染。
3、医疗器械及耗材检验:如透析器、输液器等与血液或体液接触产品的安全性评价。
它是药品和医疗器械上市前,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关键检测环节之一。
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技术以其灵敏性、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法规地位,构筑了药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坚实防线。它不仅是质量控制实验室的技术核心,更是每一位用药患者生命健康的忠诚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