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鲎试剂,内毒素检测仪,内毒素检测试剂盒,基因重组鲎试剂,浊度法鲎试剂,显色法鲎试剂,凝胶法鲎试剂,葡聚糖缓冲液,无热原水,鲎试剂耗材
在凝胶法中,由于试管法的使用会消耗大量的鲎试剂,以及在试验时使用的时间较长、对试验结果判定难以标准化的问题。在1974年的时候,有个叫Frauch的科学家首先创立了玻片法。
那玻片法的使用方法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在Frauch的介绍中说到,首先需要取出10μl的鲎试剂和在试验前就已经处理过的供试品10μl,均滴在无菌无热原的玻片上,接着将这两者充分混匀,再在37℃的环境中静置30分钟,最后取出观察试验结果。若发现被检样品中含有内毒素,混合物就会形成凝胶,且把载玻片倒置时混合物不会流动并且摸起来很牢固。相反,若被检样品不含内毒素或者内毒素含量较低,混合物就不会形成凝胶,且混合物还会呈流动状,
到了1977年的时候,Goto等科学家又对玻片法进行了两点改进。
第一点,对鲎试剂以及供试品的使用量均增加到20μl。之所以要增加量,是因为Goto等人发现Frauch的玻片法在对鲎试剂以及供试品的使用量中仅仅使用10μl,由于量太少的原因,在试验中就会发现,若是被检样品能形成凝胶,但是被检样品的体积就会变得更小了,更加难以对试验结果进行判断结果。所以将鲎试剂以及被检样品的使用含量增至一倍,这样的话,试验结果的判定就会更加容易,准确度也会更高。
第二点,就是不再使用含有硅含量的玻片进行试验。因为使用含有硅含量的玻璃制成的玻片,在试验中将鲎试剂及供试品滴在上面,会使这两者的液体向四周扩散,显得非常不规律,在观察试验结果时,就会难以判断试验结果。但是若是使用含有硅含量的玻璃制成的玻片进行试验,滴在上面的鲎试剂以及供试品就会显得非常稳定,不会向四周扩散,这样的话,对试验结果的判断也会更容易些。
总而言之,凝胶法中的玻片法,也是一个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