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诱导的内源性细胞因子有哪些?
机体受内毒素(LPS)刺激后,可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免疫活性细胞产生多种内源性调节因子,故在体内形成一个细胞因子网络。这些细胞因子在LPS生物学活性表达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比较清楚的由LPS刺激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类( tumor necrosis factors , TNF)、干扰素类(interferons,IFNs)、白细胞介素类(interleukins, IL—s)集落刺激因子类(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 ,CSFs)等。这类内源性因子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起到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
内毒素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是怎么样的?
我们生活在充满内毒素的环境中,自我们出生的那天起,我们就受到细菌内毒素(特别是正常肠道菌)的感染,并与内毒素的“共生"状态将持续整个人生。即使是消毒的食物亦含有内毒素,因为内毒素相当耐热,200℃干烤亦需2~4小时才能使内毒破坏,因而我们不可能创造一个严格的“无内毒素"生命。动物实验已证明,所谓的“无菌动物"对内毒素及细菌感染高度敏感,因而这种动物患细菌感染时的死亡率高,而一般的动物则对细菌感染及应用内毒素有相当的基础免疫力。这一事实说明内毒素对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祖先在几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与自然界作斗争的结果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内毒素适应状态"。故而内毒素在人类进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设想,日常生活中体内极微量的内毒素的不断进入,将伴随人类整个生命过程,并成为一种具有高度活性的“外激素" (exo-hormone)。
内毒素检测
自1980年美国药典第二版收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鲎试验法)以来,该项试验在药品质量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国药典1995年正式收载鲎试验法(Limulus test)用于0.9%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最近又拟定将细菌内毒素的定量检测纳入2000版中国药典。近年来国外在临床方面应用鲎试验法测定体液中的内毒素含量特别盛行,尤其是在日本,以合成基质法为中心的血浆中内毒素的含量测定研究进行得比较深人,我国也正在开展此方面的研究。但必须记住的一点是,对于临床病人内毒素检测的敏感性必须提高到1pg(10-12g/ ml)的水平,并必须更深入地了解内毒素检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