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pneumonia)是肺实质的炎症,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其他如放射线、化学,过敏因素等亦能引起肺炎。肺炎是常见病,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例肺炎发生,12.5万人因肺炎死亡,在各种致死病因中居第5位,老年或机体免疫力低下者(用免疫抑制剂、肿瘤、糖尿病、嗜酒、艾滋病或久病体衰者)伴发肺炎时,病死率尤高。
肺炎按照病因分类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及其他病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等)所致肺炎。在上述众多病因中,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约占肺炎的80% 。在院外感染的肺炎中,以往致病菌大多数(90%)为肺炎球菌;近二三十年来,由于抗生素广泛应用,致病菌发生很大变化,但仍以肺炎球菌为主(约40%),其余还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肺军团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在非细菌感染中,病毒性、支原体肺炎很常见,后者约占成人肺炎的20% 、在密集人群中可高达50% ,近年来肺真菌病发生率亦逐渐上升,如白色念珠菌、曲菌等。
在医院内感染所致细菌性肺炎中,肺炎球菌约占3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0% ,而需氧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肠原杅菌﹑硝酸盐阴性杆菌等)则增至约50%,其余为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和病毒。一些以往较少报道的病原体(如军团菌、卡氏肺孢子虫、衣原体等)相继出现一些非致病菌也在适宜条件下成为机会致病菌。住院病人多数免疫功能低下,加以使用抗癌药物、免疫抑制剂等,以及多种医源性因素(如留置各种导管﹑辅助呼吸、雾化吸人等的污染)和抗生素的不恰当使用,以致病原体更趋复杂多变。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肺炎病死率仍高(30%~40%),老年及重危患者尤为难治,住院病人有的已有严重创伤、多脏器衰竭,营养不良和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紊乱,故诊治肺炎的同时还要全面兼顾,采取综合措施。
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医务工作者忽略了在肺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个病理过程,即内毒素血症。除革兰氏阴性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可直接产生内毒素外,其他病原菌肺炎患者血中内毒素均来源于肠道。循环血中内毒素通过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等炎症因子,激发炎症瀑布效应,加重原有的临床症状。因此在肺炎治疗过程中,如果应用原有常规治疗病情无法控制时,应考虑是否内毒素在从中作梗,严重影响临床疗效。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血中内毒素含量判定病人是否存在内毒素血症,以便应用抗内毒素药物及选择诱生内毒素能力弱的抗生素。
在肺炎的救治中,应充分重视内毒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的作用,尤其在儿科,由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患儿临床表现较重,高热不退,在综合诊治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内毒素在疾病中的作用。适当地应用拮抗内毒素药物,在减少死亡率,降低并发症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