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4,即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受体,最初是一种存在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表面的白细胞分化抗原,由TODD于1981年首-次从人单核细胞表面发现。
在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中,宿主细胞常有mCD14分子表达的改变;在局部体液和(或)外周血中sCD14也有改变。在败血症、多发性外伤、严重烧伤患者中,血浆sCD14水平很高,但外周单核细胞中CD14数目减少。sCD14高浓度与败血症的病死率具有相关性。在活动性结节病、支气管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支气管-肺灌洗液中, sCD14浓度升高。在SLE、类风湿关节炎、ARDS、慢性心力衰竭、银屑病、异位性皮炎、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活动性结核、疟疾、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硬化、HIV-1感染的患者的血浆中,sCD14均明显升高。结节病和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的肺泡巨噬细胞,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的外周单核细胞CD14表达升高。在某些疾病中,CD14的改变与疾病的活动程度具有相关性。
另外,宿主的不同单核细胞亚群的比例和再分布对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起到一定的病理生理作用,如在败血症、结核病、危重性疾患或尿毒症,较成熟的CD14/CD16外周单核细胞明显增多,这些细胞在血管性病灶中作为炎症反应过程的启动子,与疾病的状态具有相关性,甚至也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CD14分子阳性的单核细胞通常被募集到CD14分子细胞阴性的小肠黏膜上,主要产生前炎性细胞因子和其他一些生物学活性介质,这可能在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ARDS患者的外周CD14水平较低,这是由于大多数脂多糖反应的中性粒细胞被隔离在肺之故。
许多干预性治疗措施可能影响CD14的表达,以及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CD14分子的释放。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广泛运用的广谱抗炎药物,在体内外能够降低mCD14和sCD14分子的水平,降低外周白细胞CD14/CD16亚群的比例。新生霉素能够下调单核细胞上的CD14,阻止前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
总之,CD14分子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但它在炎症中的其他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