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鲎试剂,内毒素检测仪,内毒素检测试剂盒,基因重组鲎试剂,浊度法鲎试剂,显色法鲎试剂,凝胶法鲎试剂,葡聚糖缓冲液,无热原水,鲎试剂耗材
技术文章 / article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 内毒素的研究发展历程

内毒素的研究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 2023-03-30  点击次数: 384次

大约于100年前1892~1895年),德国Robert Koch的学生Richard Pfeiffer在研究霍乱弧菌感染的发病机理时发现该菌可产生两种具有不同性质的毒性物质,一种为由活菌合成并释放出来对热敏感的蛋白质成分即外毒素exotoxin),另一种为对热抵抗并且只有当细菌崩解后才能释放出来的非蛋白质成分他将后一种毒性物质称为内毒素endotoxin

紧接着意大利的Engenio Centanni通过自溶的方法从各种革兰氏阴性杆菌中提取到了类似的毒性物质他称其为致热毒素pyrotoxina),因为这类物质在表达毒性的同时始终亦表达显著的发热反应活性。

同时期德国的Hans Buchner证实从多种细菌提取得到的内毒素物质除引起发热外可引起白细胞数目的改变并可显著增强机体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从而Buchner开创了非特异性疗法"或“发热疗法"。

纽约的外科医师William B. Coley将加热杀死的灵杆菌和化脓性链球菌上清滤液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特别是肉瘤的治疗,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他将其应用的细菌上清液称为Coley氏毒素。继后Murray J. Shear证实Coley氏毒素中发挥抗肿瘤作用的物质为内毒素。

但是内毒素化学本质的阐明是到了50年代后才开始的。德国的Otto westphal和Otto Liederitz首先介绍了提取高纯度内毒素的方法一一酚水法使得内毒素的化学和结构分析成为可能,从而开创了内毒素化学和内毒素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时代。

  • 联系电话电话400-687-1881
  • 传真传真010-87875015
  • 邮箱邮箱f.he@bio-life.com
  • 地址公司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华佗路50号院18幢楼2层
  • 公众号二维码
© 2024 版权所有:科德角国际生物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www.acciusacnn.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1012680号-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