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鲎试剂,内毒素检测仪,内毒素检测试剂盒,基因重组鲎试剂,浊度法鲎试剂,显色法鲎试剂,凝胶法鲎试剂,葡聚糖缓冲液,无热原水,鲎试剂耗材
Minobe等于1991年提出了关于内毒素吸附动力控制的问题,他认为在低浓度时最有特异性,这是由微粒和囊泡的大小及其稳定性所决定的。空间结构的限制阻碍了聚合物穿透吸附剂孔系统。所以,内毒素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吸附剂颗粒的外表面,但这只是吸附剂结合能力的一部分,如对于交联葡聚糖珠来说这种作用远小于1%。在孔系统内面的吸附需要分解聚合物,这是一个非常慢的过程,能解释在分批吸附试验中所观察到的摄取曲线扁平的现象。由于大的内毒素结构不紧凑,因而使得它们几乎没有机会与吸附剂产生相互作用,这也是清除因素在动力学方面比用热力学方法检测时低的最为可能的原因。
为了克服转运的限制性,吸附剂孔的直径应该超过被吸附的物质的直径。如此,内毒素聚集物的合适孔径应该是超过1μm。当然,吸附也可以发生在某些小颗粒的表面,这些颗粒具有高出于外表面的区域,如高效液相(HPLC)吸附剂,其直径≤5μm,或者是那些非极性的颗粒。但是,此类内毒素选择性吸附剂在市场上尚未有售。
另一种替代的办法是以微滤过膜为基础的膜吸附剂,这类膜吸附剂对转运物质量的限制小,可以在花费少的前提下取得较好的通过效果。此种类型的阴离子交换膜在1990年和1996年分别由Hou和Zanienski以及Belanich等提出。当然,另外一些阴离子交换膜也可采用.内毒素选择性配体对多聚体包被的微滤过膜不能通过,表明内毒素从不含蛋白质的溶液中清除时清除因素超过105,在膜内的停留时间是6s。多聚体包被的微滤过膜选择性地吸附带阴离子或阳离子网的蛋白质溶液中的内毒素,同时可以得到几乎100%的纯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