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多糖(LPS)如何通过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的介导,在宿主体内被识别、处理并激活免疫应答的过程,以及LBP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1. LPS聚合物与LBP的作用机制:LPS作为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其聚合状态不易被宿主细胞直接识别。LBP因其对LPS聚合物的高亲和力,能够促使LPS由聚合状态转变为单体形式,增强其可识别性。LBP还扮演了脂质转移者的角色,帮助LPS单体与宿主体内的其他模式识别分子(如HDL、sCD14或mCD14)结合,从而促进免疫系统的有效识别和响应。
2. LBP对免疫细胞敏感性的影响:LBP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对LPS的敏感度,使它们能够在极低浓度的LPS刺激下即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这种敏感性提升可达数百至数千倍,表明LBP是LPS诱导免疫激活的关键放大器。
3. LBP对基因表达的调控:LPS在LBP的帮助下,不仅增强了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的分泌,还能通过增加这些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和延长其半衰期,从转录水平上调控LPS的免疫效应。
4. LBP在不同细胞类型中的作用:无论是在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还是内皮细胞中,LBP都显示出增强LPS激活效果的能力,且通常与mCD14的表达相关。然而,它也能独立于mCD14,通过促进LPS与可溶性CD14(sCD14)的结合,增强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
5. LBP在天然免疫防御中的双重角色:LBP不仅促进LPS与免疫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增强免疫应答,还参与将LPS传递给HDL,有助于中和LPS,防止过度的免疫激活和失控性炎症反应。
6. LBP在吞噬作用中的作用:LBP通过增强吞噬细胞(如肺泡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能力,显示其在免疫调理和病原清除中的重要性。尽管其具体的调理机制可能涉及非传统的受体(如清道夫受体),但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7. LBP的特异性:值得注意的是,LBP对LPS的效应具有高度特异性,对革兰阳性细菌及其外毒素的免疫应答没有显著影响,强调了其作为LPS特异性调节分子的角色。
综上,LBP在LPS引发的免疫应答中起着核心的桥梁和放大作用,不仅调节LPS的识别和处理,还在控制免疫反应强度、防止过度炎症以及促进病原清除等方面展现出复杂的调控功能。这一系列作用凸显了LBP在宿主对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免疫防御中的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