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1(IL-1)的间接作用,可使内毒素引起机体发热,本文介绍白细胞介素-1(IL-1)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的分离。用补体C5a,低氧、凝血等刺激可以诱导单核细胞大量合成IL-1βmRNA,但无IL-1β的翻译,说明两者并不一致。即使...
内毒素注入机体后即可见到众多生物学作用的出现。但在自然条件下细菌胞壁中存在的内毒素所发挥的作用并非如此典型。内毒素自感染的细菌释放后,将受到体内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一系列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最终以无毒性、无活性的终产物而分泌出体外。在这一动力学...
一、表达不同的生物学活性的分子基础内毒素一方面表达有益作用,另一方面又可表达毒害作用,故而应用内毒素及其类脂A的化学降解片段,特别是化学合成的衍生物,可从分子水平了解内毒素(类脂A)结构中分别表达有益和毒害作用的最小结构片段。例如,已经合成...
内毒素可通过刺激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使其产生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等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本文介绍IL-1的产生及调节。IL-1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其他细胞,如角膜上皮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
白细胞介素-1(interlenkin1,1L-1)的基因家族成员之一为IL-1β,此文介绍IL-1β的特点。IL-1α和IL-1β有许多类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的方面,两者的成熟体都是β折叠的三维结构,在翻译过程中与细胞骨架相结合,而不是在...
诱生内原性热原(endogeneonspyrogens,EPS)的间接作用,使内毒素引起了机体发热。诱生内原性热原之一为白细胞介素-1(interlenkin1,1L-1),白细胞介素-1(interlenkin1,1L-1)的基因家族成员...
内毒素的活性部位为类脂A,它可以介导几乎所有的内毒素生物学反应。类脂A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磷脂,它通过核心的KDO成分而与内毒素的多糖部分结合。应用温和酸控制水解可将类脂A从内毒素分子中裂解出来,此称为游离类脂A(freelipidA),而存在...
现今已经清楚内毒素(endotoxins)系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中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成分。在结构及功能上具有三个“两性”特征,即属于两性(亲水性、疏水性)分子,携带两极(正、负)电荷,及发挥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