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证明内毒素注入可引起接触激活,表现为血浆中FⅫ、PK与HMWK消耗性降低,激肽释放酶-C1抑制物复合物以及激肽释放酶-α2-巨球蛋白复合物升高,并且HMWK降低程度与存活时间呈反变。临床观察革兰阴性败血症患者血浆中接触激活的3个因子...
机体对内毒素的致热耐受现象已有较多研究。发生耐受机体的单核细胞CD14和CD18表达并无明显异常,LPS与CD14的亲和力也无改变,但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包括IL-1,IFN,TNFα,IL-6明显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耐受机体的单核细胞并非...
一、CD14非依赖性途径较大剂量的LPS可通过CD14非依赖性途径启动内源性致热原基因的表达,其确切的细胞信息传导通路目前尚不清楚。根据Ulevitch提出的多构件受体(multicomponentreceptor)模型,脂质A是LPS分子...
一、发热时体温正负调节学说内毒素发热的体温调节机制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多个部位的共同作用。李楚杰根据国内外研究积累的丰富资料提出了发热体温正负调节学说,该学说认为,发热时的中枢体温调节机制至少应当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负责正调节的中枢机制,其神...
内毒素在人类的生活空间广泛存在,污染内毒素的情况极易发生,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反应都与细菌内毒素有关。虽然将微量内毒素注入下丘脑可引起发热,至今尚无证据表明内毒素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相反,内毒素等能引发机体发热反应的物质,...
细菌内毒素最常见的生物活性是它的致热性,以寒战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输液反应,多数是输液制剂污染了细菌内毒素所致。内毒素的致热性有如下特点:①存在种系差别,哺乳类中,人、牛和家兔等对内毒素较为敏感,而大鼠小鼠等则不太敏感。人可能是所有动物对内...
机体对内毒素作出应答时,一方面触发炎症反应,另一方面产生或激活能够清除、灭活内毒素的物质,其中包括抗О特异性多糖抗体和抗核心多糖抗体。两种抗体与内毒素结合后,再与细胞膜上的Fc受体结合,介导内毒素内源化,从而使内毒素在胞内灭活。抗内毒素抗体...
AOAH是重要的内毒素解毒物质,是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分子量为5.2万~6.0万的糖蛋白,由5.0万的大亚基和1.4万~2.0万的小亚基组成,大、小亚基之间由二硫键共价连接。AOAH的大、小亚基由单一的mRNA编码,在翻译时,首先形成的是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