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对内毒素的产色基质测定法(Chromogenicsubs-tratemethod)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鲎试验的反应机理可知,鲎试剂中含有一种特异的前凝固酶,其受内毒素激活后变成有活性的凝固酶,后者具有α-凝血酶的活性及Xa因子及XⅡ...
比浊法又称浊度测定法。浊度法系利用检测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的浊度变化而测定内毒素含量的方法。Teller等首先报导将鲎试剂与内毒素作用后,可产生凝胶从而使液体呈混浊,其浊度与内毒素在一定条件下(内毒素浓度20~100pg/ml)呈线性关...
动态浊度法鲎试剂是通过检测反应混合物的浊度到达某一预先设定的吸光度所需要的反应时间,或是检测浊度增加速度来检测内毒素的方法。在适宜的条件下(温度,pH值及无干扰物质),细菌内毒素激活C因子,引起一系列酶促反应,使鲎试剂产生凝集反应形成凝胶。...
凝胶法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即试管法、玻片法及毛细吸管法。试管法将等量的被检样品与鲎试剂加入试管,混匀,放入水浴中让其充分反应,然后取出观察凝胶形成的情况。实验时共需作四种试管,即试验管、阳性对照管、阴性对照管及阴性抑制对照管。试验管:取标本0...
美国首先将LT法(鲎变形细胞溶解物试验)作为检测内毒素的法定方法。在美国药典第20版(1980)的细菌内每素一项中对LT法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继美国以后,许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纷纷仿效,亦已将LT法作为检测内毒素的法定方法。现以美国为例...
细菌内毒素检测仪制造商介绍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1.医疗器械细菌内毒素检验标准(1)GB/T14233.2-2005医用输液、输血、注射...
鲎系海产动物,生物学分类上属节肢动物门肢口纲剑尾目。在其血液中含有一种特殊的变形细胞(amoebocyte)。这种变形细胞中含有能被内毒素激活的C因子、B因子、前凝固蛋白,因此,内毒素检测LT法(鲎变形细胞溶解物试验)的机理即是内毒素通过激...
内毒素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及其它一些微生物如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单核细胞增多李斯特菌等胞壁中的类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成分。内毒素对机体有极为广泛的作用,可影响到机体几乎每一个器官、系统及生物功能。内毒素...